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科學家欲在北京懷柔建設世界最大的“煙霧箱”以模擬灰霾的形成和治理,項目並已得到批準。賀泓表示,如果能得到批複的話,將可以通過這個項目做很多的模擬實驗,如顆粒物的形成,光化學煙霧和灰霾的產生原因等。
昨日,該項目籌備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的確有建設此項目的意圖,但其作為一龐大的大氣環境模擬係統研究計劃的組成部分,目前尚未得到發改委批複。新京報記者 金煜
媒體近日報道,中科院將在北京懷柔建設世界最大的“煙霧箱”以解決汙染難題,該項目已得到發改委批準。
昨日,該項目方案的籌備負責人、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賀泓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中科院的確已就此項目計劃製定了方案,並上報發改委,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項目得到批準的消息。
賀泓表示,“煙霧箱”隻是一個龐大的大氣環境模擬係統研究計劃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在2010年便依據“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申報,但此後至今一直僅被列為備選項目。
“中科院這邊已經論證好幾回了,內部已經通過了,但龍門娛樂並沒有得到發改委批準的答複,不知道哪年建,不知道方案能不能通過,也不知道預算能批準多少。”賀泓說。
他表示,整個大氣環境模擬係統的計劃比較龐大,目前初步預計需要5億元預算。
在當前研究大氣汙染的科學界,基本有兩種研究方式,一種是直接對現實中的大氣汙染進行研究,如2008年期間,因為減排措施而汙染物驟然下降的這個過程,成為了全球大氣物理科學家重點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另一種方式則是在封閉的空間進行模擬實驗,這被稱為“煙霧箱”,即在一個密閉的容器內,通過注入不同的汙染氣體,研究其在日照作用下的各種化學反應。
賀泓表示,如果能得到批複的話,將可以通過這個項目做很多的模擬實驗,如顆粒物的形成,光化學煙霧和灰霾的產生原因等。
賀泓表示,如果能得到批複,並得以建成係統,到時候會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不光是我國科學家,也歡迎全世界科學家都來做實驗。”
本文由:龍門娛樂整理編輯,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