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誕生與用途
來源:http://www.rolypigusa.com/ 作者: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更新日期:2014-06-25 12:08:26
第一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誕生於1918年的美國國家標準局。此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經不斷改進,又出現自動記錄、自動打印、數字顯示、微機控製等各種類型的儀器,使光度法的靈敏度和準確度也不斷 提高,其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從問世以來,在應用方麵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上,促使分光光度計儀器的不斷創新,功能更加齊全,使得光度法的應用更拓寬了範圍。
紫外分光光度計基本工作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計基本工作原理和紅外光譜儀相似,利用一定頻率的紫外可見光照射被分析的有機物質,引起分子中價電子的躍遷,它將有選擇地被吸收。一組吸收隨波長而變化的光譜,反映了試樣的特征。
在紫外可見光的範圍內,對於一個特定的波長,吸收的程度正比於試樣中該成分的濃度,因此測量光譜可以進行定性分析,而且根據吸收與已知濃度的標樣的比較,還能進行定量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計主要用途:
紫外可見光譜儀涉及的波長範圍是0.2--0.8微米(對應波數50000-12500厘米-1),它在有機化學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通常用作物質鑒定、純度檢查,有機分子結構的研究。
在定量方麵,可測定結構比較複雜的化合物和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含量,也可以測定物質的離解常數,絡合物的穩定常數,物質分子量鑒別和微量滴定中指示終點以及在高效液相色譜中作檢測器等。
本文由:龍門娛樂整理編輯,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